和田玉有多珍貴,愛玉人最清楚,好料越來越貴,一籽難求,在籽料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,均價較低的地攤,成了許多人的選擇,畢竟,“撿漏”的誘惑還是很大的,誰不想淘到又便宜又好的玉呢?
也確實有不少人,是從地攤上開始接觸玉石的,畢竟和田玉還是屬于小眾收藏品,大型、正規(guī)的玉器市場不多,而一些文玩市場倒是很多,許多玩家,便是從文玩市場,各種夜市小地攤上認識和田玉,那么,那些地攤上的玉,都是些什么料子呢?
和田玉水深,各種地攤上的玉,更是魚龍混雜。大部分都是廉價的料子,去逛逛地攤,能看到一些賣玉的攤位,一大堆原籽擺在一起,像大甩賣一樣,價格大約幾十塊就能買到,這種料子就是我們說的“垃圾籽”,很多是韓料青海料,新疆料也有,隨便拿起一個看看,整個料子都是毛病,玉性也很差。和田玉市場中,這種料子是最多的,仔細找的話,勉強能找到幾個瑕疵少點,品相好點的,便也能算是“撿漏”了。
還有一種,就是一堆光潔的白籽兒、或者做了簡單素活兒的平安扣、平安牌、珠子等堆在一起。一眼望去,很白,也油,沒啥雜質,看上去晶瑩剔透的,有的可能還會帶點皮色,一問價格,也是便宜的很。這種料子呢,多半也是一些料器、外蒙料等等。它們乍一眼看上去,和和田玉沒啥區(qū)別,但其實連玉都不是,是一些樹脂、鈉、鋁等合成材料,有些老手都不一定分辨的出,小白便更容易上當了。
賭石,是令所有玩玉人都為之瘋狂的一件事兒,玉石市場里,賣各種堵料的攤位也不少。這些料子基本都是重皮色的大料,外面的重皮,看上去非常的油膩,有的開了窗,有的沒開,開了窗的,能看到里面的肉質基本都很白。這類大料,懂行的人都知道,外面那油性充分的表皮,大概率涂了一層蠟,而窗下看上去很白很油的肉,是良心還是流氓,就得自己辨別了。
還有就是一些賣切料的攤子,有邊角料,有的塊度很大。這些料子中,能找得到新疆山料,就算比較好的了,一般也不會有很白的,顏色發(fā)灰發(fā)青是正常的。還有就是一些青玉碧玉的料子,大多顏色不是很純正,這些切料,報價也有四位數,如果太便宜,那就得打個問號了。
不過,在地攤上買玉,一定會吃藥嗎,地攤上的東西,都是不好的么。這就不得不提到去年總理說的那句“保留地攤經濟”。擺地攤逛地攤,這種現象已經存在上千年,而和田玉,本來作為皇權貴族的象征,在現代社會,根據民眾需要,市場也隨之不斷下沉,所以,在現在的地攤上也有了和田玉的身影。
相比于固定的商店,地攤,或者是線上渠道,它們的優(yōu)勢是場景隨機,選購方便,人人都可以參與進來,而和田玉水深,價格區(qū)間很大,地攤混雜,尚且沒有規(guī)范化的運營,都會加大挑選和田玉的難度,再加上一般有地攤的地方,都是人流量較大的街區(qū),會比較產生沖動型消費。而且流動性的攤位,也就沒有“售后”這一說,買到什么就是什么。
所以,種種原因,目前來說在地攤上售賣的和田玉,很少有品質高的好玉,如果淘得很仔細,可能能碰到一兩個。大部分都是一些品質一般的籽、低成本的機雕等等,這些玉石,買來隨便玩玩,作為裝飾,是可以的,若是想要在地攤上買到有很高收藏價值的和田玉,只能說很難。
20塊一個的籽兒,帶著小馬扎,挑挑揀揀就是一整天。也許,愛逛地攤的玉友,并不完全是想著撿便宜撿漏,大周末的,難得的清閑,管它眼前好玉差玉,享受這充滿市斤的味兒,也是愜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