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以金求玉,認為只要自己財力足夠雄厚,路子足夠廣,便能擁有無雙美玉;玉卻憑緣尋人,因著緣,才能相聚相遇。
籽料市場,大部分都是普料,能稱為好料的東西,屈指可數(shù),而玩玉人眾多,每個人都想擁有那塊好玉,供不應求的情況下,玉也在挑人,也在找好人家。
“老板,你這料子看著還行吧,可惜白度不夠,……什么,要十萬?瘋了吧!前幾天我我朋友就收了塊羊脂玉,才不到三千塊呢,你這太黑了!”
“紅皮白肉有沒有?太小的不要,起碼得有個把件大小的,嗯得聚皮,肉不能泛灰泛青的那種,一級白以上最好了……嗯預算么,四位數(shù)吧,貴了就超了?!?/p>
以上這些,可能是段子,也可能是真真實實地就發(fā)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,若是抱著這樣的眼光、心態(tài)去挑玉,那縱然眼前都是好料,也是惘然。人與玉的緣分,貴在人能夠看中玉、知曉玉、讀懂玉,一味得用自己的標準去看,用錢財去衡量,是很難相中到好玉的,反倒容易被不良商家坑騙、喂藥。
籽料貴重,很多人都明白,而真正明白它貴在哪的,才能稱得上是它的“知心人”。
和田玉雖然難估價,但商家也好,玩家也好,這個玉石市場上,還是有一套大致的鑒定標準的,雖然它并不是多么的嚴謹。從皮色來看,目前紅皮最火,黃皮稍次,然后是灑金皮黑皮棗紅皮等等……沒皮的光白籽,性價比最好;肉質(zhì)呢,油性、糯性、細度等等,都得考慮進去,哦還有大家最喜歡的白度,肯定是越白越好。
便依仗這些個個標準,去尋玉,容忍不了一點毛病,覺得有瑕疵,便不行;白度差一點,也不夠;皮子長得稍亂了些,也不好。只覺得要買,就要買最好的,可誰知,天下哪有那檔子完美的東西?沒有缺點的東西,反倒要小心,很有可能是奸商為蒙蔽小白雙眼的陷阱;若真的有完美的料子,也不大會蒙塵至今,被人挑挑揀揀。好料本就少,事實上,若是那些指標,有那么兩個達到高標準,那它就能被稱為好料了。
還有一部分情況,是沒有意識到籽料的價值,就像開頭說的那些例子,想著用普料的價買好料,聽到好料那么貴,覺得和田玉到底不過是塊石頭,不能吃不能用,有這錢為啥不去買黃金買鉆石呢?
和田玉從不與旁的爭輝,一些世俗卻有眼不識金鑲玉,所謂不知我者,謂我何求??!
玉、寓、遇也。一塊料子,不僅有可衡量的經(jīng)濟價值,更多的是,它身上附加的美學文化價值,這是難以用數(shù)字衡量的。若說挑玉,懂文化懂歷史的人,一眼看到這塊料子的內(nèi)在靈性,看對眼了,即便它有瑕疵,也覺得這是挨過上天磨難后的印證,看著越發(fā)尊敬。
這世上有很多玉,但每一塊都是獨一無二的,有才的人,懂玉識玉;有錢的人,看出它的投資價值;有德的人,讀出與之君子意……從哪一方面來說,玉都有其特殊價值,只待能夠真正懂它的人,去當它的“知己”。